用水庫看世界-庫斯拉

Go to content

Main menu

三峽大壩

環遊世界話水庫 > 亞洲

地理位置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是中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布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 ,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

興建歷史
      1994年12月14日,在三峽壩址舉行了開工典禮,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三峽工程的總體建設方案是「一級開發,一次建成,分期蓄水,連續移民」。工程共分三期進行,總計約需17年,目前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已經全部建成。期工程從 1993 年初開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島,圍護住其右側後河,築起土石圍堰深挖基坑,並修建導流明渠。在此期間大江繼續過流,同時在左側岸邊修建臨時船閘。 1997 年導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 11月8日實現大江截流,標誌著一期工程達到預定目標。二期工程從 1998 年開始,在大江河段澆築土石圍堰,開工建設泄洪壩段、左岸大壩、左岸電廠和永久船閘。在這階段,水流通過導流明渠下泄,船舶可從導流明渠或者臨時船閘通過。到 2002 年中,左岸大壩上下游的圍堰先後被打破,三峽大壩開始正式擋水。 2002年 11月 6日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標誌著三峽全線截流,江水只能通過泄洪壩段下泄。 2003 年 6月1 日起,三峽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到6月10日蓄水至135米,永久船閘開始通航。7月10 日,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到當年11月,首批4台機組全部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二期工程結束。三期工程在二期工程的導流明渠截流後就開始了,首先是搶修加高一期時在右岸修建的土石圍堰,並在其保護下修建右岸大壩、右岸電站和地下電站、電源電站,同時繼續安裝左岸電站,將臨時船閘改建為泄沙通道。 2006 年 5月20日三峽大壩主體部分完工。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

目標功能
1.防洪
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2.發電
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它是中國的巨型電源點,非常靠近華東、華南等電力負荷中心,所發的電力將主要售予華中電網的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和重慶市原萬縣所轄區、涪陵所轄區,華東電網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電網的廣東省。

3.航運
三峽工程建成後,該段長江將成為湖泊,水勢平緩。枯水季節,5000噸級船舶、萬噸級船隊,可從上海直達重慶港。而在豐水季節,萬噸級郵輪可在武漢、重慶兩地航行。而且通過水庫的放水,還可改善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枯水季節的航運條件。

Back to content | Back to main menu